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研究所)
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表明从2025年1月1日起,国家基础标准每孩每年发放育儿补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补贴金额由央地财政分担比例,中央财政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作为一项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有助于缓解育儿支出压力,对防止生育率进一步下降、提振总消费有着积极意义。我们对全国层面生育补贴在宏观总量、领取补贴家庭以及潜在育龄家庭的收入提振进行评估:
1.全国宏观层面,参照国家基础标准,我们估算2025-2027年三年生育补贴年化金额约为1200亿元,约占2024年名义GDP的0.1%,占2024年居民消费总额的约0.2%,对整体GDP及居民消费的拉动效果或偏温和。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我们参照应补贴月数折算,假设出生人数月份平均分布,2025-2027年新出生人口增速延续2021-2024年的年化降幅3.5%(图表1-3)。
2.对于定向补贴家庭,生育补贴占该群体年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或约为3%,对被补贴家庭的定向支出费用,可能提振效果比较为明显,有望拉动育儿相关支出增长,但对比海外国家政策力度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比如德国自2021 年起宣布新生儿每月补贴219-250 欧元,持续发放至18 岁,日本每位新生儿从出生至高中毕业可以按月领取合计约234万日元的津贴(图表6)。我们参照2021-2024年新出生人口年化增速及七普数据中的户均人口进行估算,未来三年,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或达8200-8600万户,占总家庭户数的约6%,年化生育补贴金额1200亿元约为该群体总可支配收入的约为3%(图表4)。
3.对于育龄家庭的激励效果而言,我们估算生育补贴占二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约为4-5%,但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效果呈现分化,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激励效果或更为明显——对于20%低收入、20%中等偏下收入户而言,该生育补贴占年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19%、8.3%、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或呈现较为有效的激励效果,而对于20%的高收入人群而言,生育补贴仅占年可支配收入的不到2%,效果或较为温和(图表5)。
总结而言,生育补贴年化金额占居民总消费的比例较低,但结构上对于低收入家庭的激励或更明显,参考海外国家提振生育率的经验,除了现金补贴以外还进一步加强托儿、教育及住房支持等多方面的社会保障。2023年以来,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层面已有推出生育补贴政策,旨在缓解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压力,覆盖范围较为有限,今年全国层面的生育补贴或对于缓解家庭生育压力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结合国际经验,未来若能扩大补贴覆盖面,进一步完善育儿设施、降低教育成本,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支持体系,将更有效提升生育意愿。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地产周期进一步下行拖累内需。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5年7月28日发布的《育儿补贴的宏观影响》
易峘 研究员 SAC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吴宛忆 研究员 SACS0570524090005 | SFC BVN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