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晚点LatePost)
文丨赵宇
编辑丨龚方毅
我们获悉,理想将调整上市不到一周的 i8 的配置序列,取消 Pro、Max、Ultra 的划分方式,只设一档配置,提供少量选配项,此前被广泛讨论的车载冰箱将标配,整体上回到理想 ONE 的定价思路。
调整后,i8 起售价将低于 35 万元。
上周二,理想 i8 上市,提供 Pro、Max 和 Ultra 三个版本,定价区间为 32.18 万至 36.98 万元。上市后,其配置与定价策略引发广泛讨论,被说的较多的是配置划分未能满足核心用户的期待,例如 Pro 版缺失了标志性的冰箱,而 Max 版则没有配备二排娱乐屏。更关键的是,作为一款起售价超过 32 万元的车型,i8 部分版本的核心配置甚至不及定价整体低于 28 万元的 L6,这让 i8 在消费者层面的价值感大打折扣。
一位知情人士对我们解释了 i8 “回归单一配置” 的原因,他说截至目前,绝大多数 i8 下订用户选择了 Max 和 Ultra 版本,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增换购用户认为 i8 的 Pro 版本没办法满足自身需求,同时希望理想提供更多的选装灵活性。
i8 此前的配置与 L8 对齐,并采用 “油电同价” 的定价,但两款车型的核心用户画像并不同。
纯电用户对比增程用户,是两个群体,他们的需求、决策周期,以及他们对理想品牌的理解和熟悉程度都不一样,这导致他们对 i8 原本设置的三个版本缺乏概念。该人士说,对于目标用户而言,一款售价超过 30 万元的纯电车,“我要的东西不能有缺憾,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应该给我选择。”
L8 的用户,大多是从燃油车市场转化而来的增换购群体,他们熟悉并接受传统的多版本配置选择逻辑。相比之下,i8 的目标用户主要是已有新能源车使用经验的纯电用户,这个群体对产品价值的判断标准,尤其是对核心功能标配的期待,与前者存在较大差异。
纯电车型更多依据电池大小,以及四驱 / 两驱来划分车型版本,而不是通过配置差异划分。
去年 3 月,理想创始人兼 CEO 李想在 MEGA 遭遇重大挫折后反思,团队把 MEGA 的从 0 到 1 阶段当成从 1 到 10 阶段去经营,错判了商业验证期与高速发展期的区别。“理想 MEGA 和高压纯电,必须经历一个理想 ONE 和增程电动相似的从 0 到 1 阶段,无法像理想 L 系列一上市就能拥有从 1 到 10 的经营势能。”
这一反思让外界认为,理想将以更务实的姿态面对纯电市场的激烈竞争。但从此次 i8 上市时的配置与定价策略来看,理想团队可能依然低估了纯电市场的复杂性。
i8 回归单一配置,可以视作这家新势力公司向 “理想 ONE 模式” 的回归——初探市场时,为了尽可能聚拢用户、形成口碑、转化销量,理想坚持将车型配置标配:从 2019 年上市到 2021 年改款,理想 ONE 坚持将所有核心功能一次性给到用户,除车身颜色、轮毂和电动踏板之外的所有配置均为标配。
当时,理想正是凭借这样的策略,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并借助口碑效应迅速在市场站稳脚跟。如今,面对 i8 在开拓市场时遇到的品牌吸引力不足、用户认知不够清晰的问题,理想选择回归其早前经过市场验证的单一配置策略,希望重建消费者对 i8 产品价值的清晰认知。
题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