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成都世运会自由潜水项目收官。走出赛场,记者碰到了同样被流浪猫吸引的中国女子选手唐珂。吹干头发、换下了潜水服的她一边看猫一边感叹道:“还是当猫好,我明天开会要用的PPT还没做完。”
200米,这是唐珂在成都世运会自由潜女子动态有蹼项目中留下的最终成绩。在前一天的女子动态无蹼项目中,她因BO(意识丧失)未能获得有效成绩。
本次世运会的自由潜项目中,中国队的两位运动员唐珂、金明均为自主训练的社会选手。“有遗憾,但总体满意。”唐珂这样评价自己的世运之旅。
泳池之外的唐珂,是一名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软件产品经理。
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练过游泳,唐珂对水似乎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工作后,和所有职场人一样,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找平衡成为了她需要直面的课题。大概在三年前,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唐珂开始寻找新的兴趣爱好,也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泳池。
“我就很自然地接触了自由潜水,并且逐渐接触到竞技圈的朋友们。后来我也跟着我的师傅金明一起做竞技训练。”她说,“虽然每一项运动大家都可以说是在跟自己比拼,但我觉得自由潜水中,只有没入水里,真的就只有水和你自己,这也是我最享受的部分——只有水流的声音和身体给自己的反馈。”
早晨背着潜水包去公司上班、开会,下班吃过晚饭后直奔泳池,这几乎是唐珂训练日的日常。
“因为在上海,我们只能在泳池关闭以后才可以去训练,所以其实是比较艰苦的。闭气训练会让人产生较大的神经压力,晚上会睡不着觉。所以我经常是十一点出水、十二点到家,可能折腾到两三点还躺在床上睡不着。第二天早上九点继续起来上班。”尽管如此,唐珂还是认为这项运动充满魅力,“但是这样一个过程会让我觉得很有挑战,也让我想要继续去打破自己的极限。”
打破极限,却不打破生活的节律。在唐珂眼中,无论是平时抽空练习潜水的“小计划”,还是这次来参加世运会,都可以被稳妥地安排进自己的日常。“就像是打工人日常下班要去健身,那种时间分配和精力分配是一样的。”
她也坦言,因为要有意识地调整饮食、睡眠、作息,自己的生活反而变得更加健康了。
日程可以控制,但自由潜却是一项游走在“失控”边缘的运动。在过去两天的比赛中,多位选手因低氧导致的BO而失去成绩。第一天参加女子动态无蹼时,唐珂就经历了这种情况。
“在刚进入低氧的区间,我还知道自己在哪、能看到底下175米的那根水线。当我想再往前拼一点时,就突然失去意识了,因为氧气含量太低了。在这个时间点还会出现一些记忆回溯的情况,但是安全员会立刻把我捞起来。”她回忆道,“所以自由潜水第一个原则就是不能独潜,只要是下水要闭气,一定要有小伙伴在旁边。”
本次中国队自由潜项目的总教练赵磊运营着自己的俱乐部,他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自由潜玩家。“这是一项在压力与恐惧中寻找放松的运动”——他这样总结道。
“其实在自由潜水的时候,要不停地面对压力和对水的恐惧。但如果你真的感到恐惧、紧张了,肾上腺素会疯狂分泌,然后耗氧量就会大幅度地增加,减少闭气时长。所以如果你在面对这些压力和恐惧的时候,能真正的找到那种放松的感觉、找到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感觉,才能游得好。所以这个运动是一个直面自己内心恐惧的运动。”赵磊说。
世运会的旅程结束后,唐珂在混采区透露自己第二天一早就要回上海开会。这次,她在成都与顶尖选手交流、观看了中国残疾人潜水运动员夺金的瞬间。这些珍贵经历帮助她提高了自己对这项运动的认知。“我们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面做到了最好,但也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这项运动中身体能力占30%,心理能力占70%。它也是非常平衡、优美的一项运动。”唐珂总结道,“自由潜是与自己的对话。”(记者高萌、董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