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迪士尼在经典动画作品的真人改编上频频出圈,但成果却显得十分扑朔迷离。在这样的背景下,最新的真人版《白雪公主》再次引发了大众热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女主角的种族问题。究竟是观众对影片的真心批评,还是仅仅因为主角的肤色而产生的偏见?从不同角度分析,我们不禁要问: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究竟是被黑还是真实黑?
迪士尼的真人版电影,以往常常引发不同声音。例如,之前的《小美人鱼》由于选择了黑人演员海莉·贝利来饰演爱丽儿,立刻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热烈争论,无数网友以批评之声迎接这一改编。而最新的《白雪公主》又再度成了众矢之的。观众们将其视为“黑版白雪公主”,即便不少人还未看过影片,就在网络上开展了猛烈的群嘲。分析此现象,不得不说,部分网友的批评似乎是基于偏见而非对作品本身的真实评价。
需要澄清的是,担任本片白雪公主角色的瑞秋·齐格勒并非黑人。她是拥有哥伦比亚与波兰血统的南美混血,肤色并不应被简单视为“黑人”。这样的误解在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乃至引发了关于“肤色歧视”的争论。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不禁反思:是否在长期接受不同文化冲击的当下,依然存在对自身身份的认同缺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自卑感?
尽管存在争议,观众对迪士尼《白雪公主》的反响却并非一无是处。戏剧化的是,在提前设定的“跌到谷底”的期待中,影片还是带来了一些意外之喜。可以说,对于作品本身的评价,未必要仅仅用肤色一项来评判。自1937年首部动画上线以来,白雪公主的形象就已深入人心,而此番改编也展现了制作方的用心与创新。
从主演的表现来看,瑞秋·齐格勒凭借在音乐剧领域的丰富经验,展现出强大的舞台魅力。尽管在影迷心中,她的表现还待提升,但她在角色中流露出的情感和对角色的理解,势必能为角色增彩。她所扮演的白雪公主,不仅是外形上的美丽,更是内心善良的化身。与之对峙的盖尔·加朵饰演的皇后,作为影片的主要反派,其美艳和气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善恶对立关系,使得整部片子中情感的张力更加鲜明。
值得关注的是,影片中的场景设计也为故事增添了许多魅力。与动画版相比,真人版让那些曾经平面化的场景变得立体而丰富,森林的苍翠、城堡的壮观都生动地呈现出来。魔镜与苹果这些经典元素的回归,则引发了观众的“怀旧杀”,唤起人们对迪士尼经典的共同记忆。
影片中的男性角色也得到了显著变化。乔纳森的形象由传统王子的桎梏中走出,变成了一位反抗坏皇后的绿林英雄,赋予了角色更多的复杂性和深度。这种设定不仅为剧情走向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性,更使得主角之间的情感连接变得更加合理和富有逻辑性。
在音乐方面,影片中多段精心编排的歌舞场景,堪称亮点之一,特别是由金牌词曲作者创作的《Waiting On A Wish》,所展现出的独立与追求自由的精神,与整部电影所传达的意识相得益彰。
而言,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在制作水平上显得相当高质,从演技到视觉、音乐无不展现了新作的魅力和潜力。面对舆论的纷争,我们不妨在影片正式上映之后亲自走进影院,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视与反思。当我们放下固有成见,才能真正从中体验到经典故事所传递出的深意和情感。这部影片值得影迷们的期待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