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刚刚拉开帷幕,电影行业却因市场萎缩、观影人次减少而饱受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两部颇具关注度的影片《火锅艺术家》和《骗骗喜欢你》传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它们发布了结算价降低的通知。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片方的勇气,也可能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复苏的重要力量。
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结算价”。结算价是影片发行方与影院之间约定的最低售票价格,是影院在票务销售中能获得的基础收入。通常情况下,国内电影的第一轮结算价一般不会低于25元到30元。现在这两部影片的发行方,却将结算价调至19.9元,这一价格在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中实属罕见,几乎相当于“击穿底价”。
更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结算价会根据城市级别有所不同,热门影片在一类城市的结算价往往达到40元,而在二类城市则为35元。然而这一次,《火锅艺术家》和《骗骗喜欢你》选择了“全国统一”的方式来执行较低的结算价,这将为不同城市的观众带来更多的观影机会。
这一降价策略的意义深远。一方面,它让利于影院,使院线在包场、放映活动以及其他营销手段上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影院可以通过降低票价、推出特价活动或联名促销等方式,来吸引更多观众,提升上座率,从而为自身创造更多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这一价格调整惠及观众,给他们提供了更实惠的观影选择,这对那些因高票价而望而却步的影迷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尽管这一举措可能在短期内导致票房收入的下降,但片方的勇气和决心值得赞扬。这样的主动让利有助于恢复观众对电影院的信心,拉动市场的复苏。我们还记得,类似的例子并不新鲜。例如,《长津湖:水门桥》在成功回本后,选择调低结算价来提升观影热度,这种做法在当时证实了其有效性。这两部新片的降价措施在影片刚刚上映时就做出了调整,风险一斑。
当我们从更大的行业视角来看待这一举措时,不禁想起了2011年,电影人张伟平为《金陵十三钗》与院线谈判,寻求提升结算价和分账比例。彼时正值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期,而现在的市场却经历了从井喷到“大萧条”的巨变。数据显示,2024年的总票房可能较上一年减少近100亿,市场依旧在寒冬中徘徊。
有鉴于此,《火锅艺术家》和《骗骗喜欢你》选择在困境中迈出让利的一步,展现了行业内电影人的责任感。观众和影院是电影艺术生长的土壤,影院要是关门、观众不再观影,电影行业如何继续生存发展?因此,两部影片在关键时刻发声,呼吁观众重返电影院,向行业传递了强烈的复苏信号。
希望这样的举动不仅能够激励其他影片跟进,同时也能为电影行业的复苏注入新的生机。正如我们所期待的,经过这轮调整和努力,电影市场能逐渐回暖,影院重新迎来观众,势头再回巅峰。
在电影行业经历困境时,《火锅艺术家》和《骗骗喜欢你》的降低结算价,展现出片方的智慧与勇气。这不仅是对于影院的扶持,更是对观众的诚意邀请。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多的电影人能够以此为榜样,共同推动电影行业走出寒冬,迎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