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密钥延期至4月30日以来,该影片票房一路突破153亿元,成为了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随着电影的热度持续攀升,围绕其衍生品市场的疯狂追逐也如火如荼,其中以“哪吒卡牌”为核心的集换式卡牌游戏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涌入购买。在消费者热情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令人不安的问题:预售逾期、退款争议以及概率操控等现象旋即引发了市场的强烈讨论,甚至陷入了“收割消费者”的舆论漩涡。在这场狂欢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真相?让我们一探究竟。
据业内人士透露,杰森娱乐集团作为《哪吒2》的首批IP授权方,旗下的“集卡社”迅速推出了大量与电影相关的周边产品,包括典藏版卡牌和抽奖扭蛋机等。在短短一周内,销售额便突破了亿元大关,甚至达到了2亿元的总销售额。集卡社以10元/抽的低门槛吸引消费者,其高稀有度的GSP卡(例如概率为1:3458的“龙吟送福卡”)更是成为了玩家们追逐的理想目标,甚至在二手市场可以炒到400元的高价。
另一方面,集卡社的玩法却引发了广泛的质疑。消费者们在购买后往往遇到了无法及时发货的困境,不少用户为了获取稀有卡片投入了数千至数万元,最终却只能以超低的均价获得退款。消费者的投诉持续高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已故消费者在花费大额金额后,只收到价值不足的普通周边。
更让人担忧的是,集卡社的预售规则模糊不清,成为了部分商家的拖延借口。在其订单页面上标注的“最晚20个工作日内发货”成为了消费者维权的难题,而实质的发货情况却往往远未达到预期。这使得许多消费者像钟先生一样,花费了1.86万元却未能获得任何稀有卡片,反而只能接受一些普通产品的退款。集卡社在规定上仍然未能给予消费者明确的发货责任。
对此,监管层面也开始有所动作。上海市黄浦区在2023年3月发布了《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务经营合规指引》,明确经营者需对预售商品的发货时间负责,并要求其在未履行发货承诺时及时退还预付款,且必须承担相应利息。该指引的落地执行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在维权成本高昂及企业执行力度不足的现实中,消费者维权的困难依然剧增。
从数据上看,集卡社的用户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18-24岁群体占比高达67%,其中学生群体更是超过四成。这些年轻人正用自己的生活费追逐“龙吟送福卡”,反映出当下文化消费的一种新趋势,但同时,也引发了对其背后资本操控的深思。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在激情与利益之间迷失了方向?当“支持国漫”变成“追逐囤货”,文化情怀是否已经被异化为纯粹的商业噱头?
无论是集卡社的“高消费”诱惑,还是其“低退款”现象,均显露出当下二次元衍生品市场的乱象。我们不仅要警惕这种消费模式对年轻人的影响,更需对其背后的商业运作模式进行深入反思。在这场因《哪吒2》引发的消费狂欢中,理性的声音能为即将到来的市场整顿提供一些启示,让消费者的权益得以真正保障。希望未来的二次元消费能够在更透明、更公平的环境中蓬勃发展,培养出既能回馈文化价值,又能让消费者满意的良好市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