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额不足1万元,交银施罗德ETF产品流动性待解

财经 (5) 2025-07-11 10:32:33

7月10日,A股继续放量上攻,成交金额再度逼近1.50万亿元。同日,股票ETF成交金额合计741亿元;基于上市产品数量(980只)计算,则平均每只ETF成交金额7557万元,市场气氛活跃。

但是,《财中社》同时注意到,仍有不少产品成交寡淡,甚至成交金额不足1万元,比如交银施罗德旗下深价值ETF(159913)。

通过Wind资讯ETF行情界面截屏(见下图)可以看到,7月10日,深价值ETF总共只成交4笔,其中上午1笔,下午3笔,当日成交金额仅8949元。

流动性不足

成交惨淡的本质是流动性不足。对投资者尤其持仓较重的投资者来说,其风险之一在于,由于买盘稀疏,为了获得流动性,有时可能不得不折价卖出所持资产。

当然,风险自担。交易的本质即是风险交易。也就是说,投资者在交易某种资产的同时,也在交易基于该项资产的机会与风险。既然选择了流动性不足的产品,就要承担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但是,站在基金管理人的层面看,其股票ETF是否有足够的流动性,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在产品布局、投研以及风控上的实力。

以交银施罗德来说,《财中社》发现,该公司旗下仅有两只股票ETF,除了深价值ETF,另一只是180治理ETF(510010)。

与深价值ETF相比,180治理ETF流动性相对较好,但程度有限。

Wind资讯显示,7月10日,180治理ETF共计成交21笔,其中,上午6笔,下午15笔,当日成交金额6.12万元。

产品资料显示,深价值ETF及180治理ETF其实是成立时间较早的一批股票ETF,分别成立于2011年及2009年,其首募规模分别为3.32亿元及10.09亿元,但是,前者自2012年三季度开始规模即一直处于1亿元以下,后者则自2019年二季度开始规模在2亿元至4亿元波动。

截至7月9日,深价值ETF及180治理ETF的资产净值分别为0.64亿元和2.37亿元。换言之,当日,交银施罗德旗下股票ETF规模合计3.02亿元,在有股票ETF业务的53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43位,较年初下降6个位次,较2020年底下降14个位次。

持有人结构方面,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深价值ETF持有人户数为369户,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93.71%;180治理ETF持有人户数为1653户,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96.37%。

不过,由于上述两只产品的第一大持有人分别是交银施罗德旗下两只ETF联接基金,即交银深证300价值ETF联接(519706)及交银上证180公司治理ETF联接(519686),且该两只联接基金所持份额占比分别达到92.37%和95.04%,且该两只联接基金主要由个人投资者持有——2024年底个人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分别为85.32%和69.96%,因此,深价值ETF及180治理ETF的持有人其实主要还是个人投资者。

投委会无ETF业务背景

或许有人会说,深价值ETF及180治理ETF成交金额之所以惨淡,是因为其规模本身就小。

上述说法并不全对。规模确实是原因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赛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易方达中证2000ETF(159532)、富国物流ETF(516910)、鹏华中证A50ETF(512240)等产品7月10日的成交金额分别为1182万元、2112万元及917万元,然其规模皆不及深价值ETF。

产品资料同时显示,深价值ETF及180治理ETF的标的指数分别为及,且分别是唯一跟踪该标的指数的ETF产品。

换句话说,除了交银施罗德,其余52家开展股票ETF业务的基金公司中,再无一家成立了跟踪上述两只指数的产品。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规模、成交数据还是跟踪同一指数的产品数量等情况来看,深价值ETF及180治理ETF都属于市场需求相对欠缺的产品。

尽管“存在即合理”可以成为辩解理由,但是,对一家有责任感的公司来说,可能仍然有必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何在过去十几年,尤其监管层一再表示要重视ETF发展的过去一年里,不推出更多的股票ETF——尤其是赛道更加主流的ETF——供投资者选择,而是放任需求相对欠缺的产品存在?

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全市场股票ETF规模为30344亿元,较2024年初(14524亿元)增长1.09倍。在此期间,不少后来者争相发展股票ETF业务。比如,银河基金2024年才成立其第一只股票ETF,即银河红利ETF(530880),2025年才成立其第二只股票ETF,即银河中证A500ETF,7月9日规模合计3.23亿元,超过交银施罗德。

对市场而言,需要回答的问题则可能是,一只成交金额不足1万元的ETF,其存在价值到底体现在何处?

公开资料显示,交银施罗德成立于2005年,持股65%,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持股30%,持股5%。截至一季度末,其公募管理规模为4687亿元,在基金公司中排在第25位。

从公司官网7月8日发布的一份产品资料来看,其投委会共有6名成员,即总经理袁庆伟、副总经理马俊、权益部一级专家王少成、混合资产投资总监兼多元资产管理总监于海颖、权益投资副总监王崇,以及研究总监马韬,其中无一人有ETF业务背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