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这场行业洗牌中,它们的崩塌,教训很深,代价太高。
中房报记者 李叶丨北京报道
又一知名家装企业在市场浪潮中从传奇走向消亡。
7月21日上午,靓家居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债权登记公告,称靓家居相关公司于2025年7月18日宣布停止经营,请各债权人前往对应公司联络点登记债权。联络点涉及广州、深圳、佛山、汕头、潮州、普宁、揭阳等23个城市的相关公司。
3天前的7月18日,一份没有公章的靓家居《停业通知》在华南地区的家装圈流传,并引发震动。通知内容称,“因靓家居相关公司受房地产行业影响,长期亏损,现已资不抵债,无力继续经营,经公司决定,自即日起停止经营” 。同时,多家媒体报道称,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于7月17日凌晨在广州坠楼身亡。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查阅相关信息发现,目前靓家居的债务总额并未公布,公司也未进入破产程序。在债权人登记完成后,其下一步作何打算?
7月22日下午,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多名靓家居旗下门店店长处了解到,他们当前正在对登记的债权人进行统计,最终将交由总部处理,对于总部的下一步计划,他们也并不了解。
随后,记者致电了靓家居总部的一名陈姓总监,该总监则表示,自己已于今日离职,就种种问题不作回应,一切后续事宜以公告为准。
━━━━
债权人困境
在这次靓家居的停业事件中,消费者、供应商、项目经理和工人无疑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都白纸黑字的签了合同,钱也交了,装修却停止不动了。我们想要报警立案,派出所也不受理。”家住深圳的消费者小王(化名)至今难以接受现实。他告诉记者,他父母被该公司宣传的“不加价,隐形消费”吸引,在去年与相关门店签署了装修合同。彼时,销售人员称,全屋装修价格在16万元左右。然而此后,靓家居方面又要求加了1万多元。就这样,前后共支付了17.95万元。
“截至目前,我们的房子仅完成了水电、地板和天花板的安装。此前,因为工人乱砌墙还‘扯皮’了一个多月,墙的质量不合格,跟卖家秀完全不一样,工人还嘴硬。到现在,则直接不来装修了。”小王表示,工人称自己也没拿到钱。
在社交媒体上,还有不少跟小王有着相同经历的消费者,甚至有消费者家中仍是毛坯状态。
消费者支付了装修费,靓家居的许多项目经理和工人却没有收到相关款项。
有项目经理表示,做靓家居的工程有几年了,从2022年起靓家居就不能及时结账。项目经理汪先生也称,已有40万元欠款未结。
“我爸爸去年在靓家居公司接单做装修,到现在公司欠18万元的薪资没发,还有好多老乡也是被拖欠工资三四十万元的”“我爸是装修工人,被欠了一年半的工钱,工具也被扣在业主家,现在不知道怎么办。”在某社交软件上,有多名网友讲述了家中亲人的遭遇。
另一头,多家供应商在向靓家居提供了建材后同样没有等到结算。供应商张先生庆幸自己才刚开始做靓家居的生意,被欠款才20多万元。他表示,被拖欠几百万元货款的还有很多。
随着靓家居的停业,这些债权人陷入了深深困境。多名债权人告诉记者,目前已完成债权登记,但多数人对拿回全部欠款持悲观态度。“靓家居的经营模式导致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资产。”
━━━━
崩塌背后
靓家居曾有过不少高光时刻。
2001年,曾育周在天河员村创立首家靓家居建材超市,凭借交通便利和品类齐全,迅速积累口碑,“员村靓家居”成为许多老广州人的记忆。2008年,靓家居率先提出了 “整体家居服务商” 概念,推出国内首个按平方米计价的整装全包套餐,曾育周也因此被行业誉为 “整装校长”。2015年,靓家居与天猫达成战略合作。2017年3月23日,靓家居获天使轮融资。此后,靓家居抓住互联网电商机遇,逐步转型为以整装为基础的家服务平台。至2019年,靓家居门店扩张至100 家,2022年达160家峰值,累计服务超 55 万户家庭,成为华南地区整装领域标杆企业。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曾育周曾担任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工商联常务委员及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光环之下,靓家居的轰然崩塌令人震惊。然而,在这背后伏笔早已埋下。
企查查APP显示,广州市靓家居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有16条立案信息,时间从2020年横跨2025年,涉及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装饰装修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和劳动争议。
多名消费者告诉记者,靓家居存在靠“低价套餐”吸引客户签约,此后则会通过各类方式加价的行为。有分析人士称,这样的结果是账面上预收款很多,但后期纠纷不断,大量资金被“冻结”在待整改、待扯皮的工地,消费者口碑崩坏,复购和转介绍率极低,只能靠持续高额投放拉新,营销费用居高不下。
扩张速度过快,也被认为是靓家居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2019年,其门店已扩张至100家,此后经历疫情管控时期,其门店不减反增,到2022年达160家。由于靓家居为直营模式,需承担所有固定成本:单店前期投入成本,如租金、押金、装修、设备采购等费用;每月单店运营成本,如员工工资、水电费、营销推广费等。这种模式在房地产下行订单量减少时,很快就显现出“副作用”。
靓家居并非今年首个“暴雷”的家装品牌。
5月底,曾被誉为 “家装独角兽” 的“住范儿”突然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北京、上海 800多个装修项目停工,数百位业主背负装修贷却面临烂尾,3000余家供应商被拖欠货款。
这场行业洗牌中,它们的崩塌,教训很深,代价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