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第三季海报。 |
从2019年12月底第一季开播,到今年7月底第三季收官,B站人文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陪伴观众走过近6年时光,展现作家、编辑、译者、二手书收藏家、绘本作者、装帧设计师等与书籍的深厚联结。主创的坚守与创新,使其跨越三季,始终动人。“我们希望以这部片子,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人,捕捉他们和书有关的精彩故事,为爱书人点赞。”第一、二季总导演和第三季总撰稿罗颖鸾说。
内容为本
虽然三季都只有五六集,但从第一季每集30分钟,到第二季每集40分钟,再到第三季每集60分钟,单集时长不断延伸。这是不是对当下短视频盛行和碎片化阅读的逆势而为?第三季制片人王志强表示,互联网平台对纪录片时长给予较大宽容度,“并非刻意做长,主要是内容推着时长走”。
罗颖鸾曾在第二季手记里表示延长片长可加强故事的深度和完整性,但第三季的片长仍让她在播出前感到忐忑,甚至自嘲“是对观众忠诚度的测试”。团队为深入呈现人物,进行了跨地域、长周期拍摄,积累了丰富细节。比如拍摄中国盲文图书馆副馆长何川时,团队跟随其辗转湖北恩施、宁夏银川等地;拍摄作家林白时,完整捕捉了她70岁骑行冒险以及返乡寻根的历程。“只有足够的时长才能承载他们完整的人生故事。”罗颖鸾说。
为了适应当下年轻受众的需求,该片的一些精彩片段被剪成短视频。王志强透露,译者何雨珈翻译英国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作品《鱼翅与花椒》时,扶霞调侃某外国饭馆将“宫保鸡丁”译成“公共爆炸鸡”的片段,单条播放量达几百万,吸引了更多人观看正片。得益于B站社区生态,还有许多读书类UP主自发推荐片中人物与书籍,形成良好的传播效应。数据显示,第一季播放量超3000万,获得多个奖项,第三季站内开分9.9分,口碑与前两季持平,“在文化兴趣圈层里,这部纪录片有口皆碑。”王志强说。
人物鲜活
“我们关注的始终不是书本身,而是那些鲜活的人。”罗颖鸾说,这部纪录片对人物和细节的呈现,是引发观众深刻共鸣的关键。
罗颖鸾认为,纪录片和图书行业“都不能赚大钱,从业者常靠热爱支撑”。选择拍摄对象时,导演们发自内心地喜爱拍摄对象;拍摄过程中,团队下足“笨功夫”。比如为拍好马来西亚女作家黎紫书,罗颖鸾和导演反复研读其作品《流俗地》,在前采中捕捉到她与母亲的复杂关系,那些令人拭泪的镜头,是观众最难忘的瞬间。
这部纪录片的镜头既对准名家,也聚焦平凡。从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到河北霸州旧书店店主刘新友,从绘本创作者蔡皋到盲文校对员史然,许多人物来自团队的海量搜索调查以及从第一季起积累的资源。“布衣书局创始人胡同、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俞国林,他们就像‘百事通’,帮我们找到很多外人不知的爱书人。”罗颖鸾介绍,团队13位导演中有11位是女性,年轻女导演们在婚育、职场等方面的困惑,与黎紫书坚持华语写作的顽强、林白对女性身份的清醒认知、范雨素边做家政工作边写作的“折腾”产生共鸣。“这些故事体现的是真实生命状态,无关标签。”
动画的创新运用也是这部纪录片的特色。从第一季参考漫画风格讲述沈燮元的故事,到第三季用拙朴线条和鸭嘴钳表现女作家林白的人生思考,动画导演洪嘉宝的创作始终与人物特质深度绑定。“创作第一季时,我们就想做些贴合年轻观众的创新,动画是重要尝试。”罗颖鸾说,“我们希望每段动画都根据人物个性设计,比如第一季第一集中为了表现编辑朱岳,就模仿了他自己的手绘风格,很有幽默感。”最终片中的动画不仅是画面补充,更有独立表达,丰富了视觉语言。
传递价值
“优质纪录片就像大海中的灯塔,《但是还有书籍》就是其中的一座。”王志强说,这部系列片记录了近6年中国图书市场的变迁,也为“但是”这一IP树立典范。他透露,继《但是还有书籍》之后,纪录片《但是还有戏剧》即将在B站上线。
《但是还有书籍》的片名来自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同名诗作,和诗人一样,这部纪录片的主创抱着理想主义态度,致敬书籍永恒的价值和为书籍默默奉献的人。罗颖鸾用片中人物的话诠释“但是”二字的含义和分量:“黎紫书说‘虽然关心文学的人少了,但总要有人做’;中图网负责人杨兆说‘虽然看书的人少了,但读书人总还是会有的’。”
《但是还有书籍》第三季播出时,纪录片团队探索“内容+电商”模式,观众可在观看过程中直接购买片中提及的书籍。这是前两季播出时许多网友的愿望。王志强说,这种尝试收获了不错的转化,证明“兴趣用户的消费潜力很大”。
“我们展示的只是时代阅读图景的冰山一角,也无法道尽这些爱书人的有趣可爱。”罗颖鸾说,“希望我们的片子成为一枚火石,点燃更多人对书的兴趣,帮编辑们多卖几本书,我们的坚持便有了实实在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