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赵立新在《芈月传》饰演秦朝宰相张仪一角,拥有三寸不烂之舌的它被网友笑称才是真正的“中国好舌头”,在剧中张仪和芈月看上去是对立的关系,那么它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最后的结局又会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张仪是好人还是坏人:
张仪是一个好人,他是秦惠文王的宰相,因为芈月多次帮他化解了灾难,而且在智慧与谋略上两人都旗鼓相当,所以两人私底下是知音和朋友,后来每当芈月在紧要关头,都是张仪伸出了援助之手,助芈月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张仪结局,最后是怎么死的:
张仪结局出逃到魏国,成为了魏国的宰相,并在一年后因病去世。
张仪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因为有勇有谋,所以在秦惠文王时期,他被封为宰相,帮助秦国占得了一个个城池而且不费摧毁之力,但是一朝君子一朝臣,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并不是很喜欢张仪,所以继位后处处打压着他,张仪没有办法只能逃亡他国,继续施展这自己的才华,在魏国,张仪也得到了重视成为了魏国的宰相。
《芈月传》张仪:
战国乱世,外廷内闱每天都在上演着各派势力暗中角力的戏码,张仪却始终保持着独善其身的处事原则,显得十分个性。对此,赵立新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人和当今中国人的比较,其中很多观点与我之前的很多想法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印象十分深刻。文中说中国人经过一两千年的时间,诸子百家的影响,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多物种上的变化。通过一些流传下来的史料,我们知道那个时代的人完全是另外一种生活状态。他们对待自己的事业也好,亲人也好,对待敌人、朋友的态度都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并且记述的当时中国人的形象外貌跟今天相比也有很大不同,比如说比较粗犷,头发卷曲,饮食结构以酒肉为主,视死如归,为信念为信仰完全不计生死。所以那个年代出了很多死士,最壮烈的大刺客都是诞生于这样一个时代的。我们在从《史记》《汉书》中都能找到记载,他们的慷慨悲歌,内心的清澈、干净、简单,甚至是暴烈,这些精神在今天汉族人身上已经很少了。”
带着一份欣赏,赵立新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形容塑造张仪这个角色的整个过程“酣畅淋漓”。没有去揣摩,也就无奋力发挥,在接到角色之初,赵立新就进入了张仪的心境,成为了张仪,之后的表演不过是代其行事罢了。赵立新坦言,这对表演而言就是最舒服的境界。而作为一位旁观者,演员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也着实令人钦佩。
历史上对张仪的记载大多是表现他作为宰相的成就,描绘出一个能言善辩的谋臣形象。到了电视剧里,张仪则更加“接地气儿”,一场面见秦王的演说,赵立新演绎得颇有“话事人”的气势,机智不失风度。分析天下时局的大段台词,对演员的记诵能力要求极高。听到他的气势磅礴,仿佛张仪复生,场景再现,连编剧都不得不赞叹:不愧是战国第一利舌!另外,为其点赞的还有郑晓龙导演。当被问起导演的评价时,赵立新说道:“导演在第一场戏——张仪出使秦国的时候,我一出场他就说‘我看到了张仪,虽然我说不出张仪是什么样子,但我看到了你一气呵成的表现,我觉得你就是张仪’。”一句“你就是“,也许是对于演员的最高评价。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