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评补图石头记》宣传页。 |
近日,《增评补图石头记》首发座谈会在北京曹雪芹学会品红轩举行。座谈会以清光绪十年(1884年)上海同文书局初刊《增评补图石头记》为核心,一一梳理《红楼梦》版本源流脉络,追溯孤本背后的收藏传奇。
据介绍,清光绪十年,上海同文书局以“铅石印”技术刊印的《增评补图石头记》,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从木刻本向近代印刷转型的里程碑,更以“铅排+石印”的创新工艺,让这部经典从文人案头走向市井街巷。
此版《增评补图石头记》为《红楼梦》版本研究专家、收藏大家杜春耕所藏孤本,是存世唯一带有光绪十年明确牌记的同文书局初刊本,确证了其作为《红楼梦》铅石系列印本肇始之作的真实身份,堪称“举世孤本”。中国书店特据此藏本限量推出高质量还原影印本。
座谈会围绕《增评补图石头记》的版本价值、印刷史意义及收藏研究展开深度探讨。张青松作为本书影印出版的推动者,揭秘了这套珍本失而复得的经过:“杜老一直找不到这套书中的第一函,以为已经丢失,于是这套书长期以三函状态存在。后来在杜老师家吊柜里,终于把缺失的关键一函找到了。”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保障扫描质量,“杜老慷慨同意拆线扫描,我们请最好的修书匠人百分百复原”。张青松特别强调该版本的核心价值:“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铅排+石印’《石头记》,文本依据王希廉和大某山民的评点本,通过影印技术实现了版本固定化。”
杜春耕抚卷补充关键细节:“这是存世唯一带光绪十年牌记的同文书局本!而且样书特征明显,因为上面的铅字质量很清晰。”他指着书中矛盾处笑道:“同文书局自己标记是‘石印’,但打开书看,也有铅排的字。同文书局的这句记录还使我们知道该本是用铅字排的版,而印刷方法却是石印。这书有太多奇怪信息,是十分好玩的书。”
中国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艾俊川深入解析了该本的印刷史意义:“光绪十年中国仅有点石斋和同文书局两家掌握石印技术。同文书局创新性地将铅排活字与石印结合——铅排保障文字清爽美观,石印实现260幅插图精准复制。”
他现场传授鉴定诀窍:“铅字通常是凸版印刷,纸薄会留下压痕;石印因二次上墨,边缘常有浮墨晕染。”他特别强调印刷技术革新带来的文化普及:“晚清石印本成本远低于雕版。这套《石头记》让普通百姓买得起《红楼梦》,实现从文人案头到市井街巷的传播革命。”
针对版本源流,张青松阐明底本脉络:“《增评补图石头记》的文本主要承袭王希廉评点本和大某山民的评点,而王本又以程甲本为基础。”北京大学教授辛德勇由此谈到:“读这套光绪本中的评语特别感慨——清代读者就指出后四十回‘如常山蛇首尾相应,安根伏线,有牵一发全身动之妙’。作家林语堂、王蒙都认为续写比原创难百倍。”他对比早期抄本差异:“甲戌本、庚辰本等抄本与程高刻本差异显著。而这套铅石印本的价值,正是通过工业技术将定本固化,终结了抄本时代的文本流变。”
与会专家认为,《增评补图石头记》具有四大开创意义:这是第一套《红楼梦》铅石印本,开创“铅排+石印”工艺,推动印刷工业转型;第一套两家合评本,整合王希廉与大某山民评点,奠定晚清评点派基础;第一套回目画本,260幅插图包含19幅工笔绣像,复兴小说图像叙事;第一套大观园图本,全景呈现园林空间,为红学研究提供视觉实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