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飘香“丰”景好 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展卷赤水河畔

娱乐 (2) 2025-08-07 15:54:43

8月晴好,步入赤水河谷,满满的收获、火红的景致、灿烂的笑颜,颗粒饱满的红缨子高粱穗在暖风中摇曳生姿,一幅沁心怡人的丰收图景映入眼帘,也展现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美气象。

2025年,茅台红缨子高粱再迎丰收,为茅台酒酿造提供坚实保障。“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特色文化活动IP也跨入第二年,并升级成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仁怀特色会场。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丰收敬粮农 质量承千秋”,以更大的规模、更高的规格、更诚的礼遇,致敬父老乡亲,彰显茅台“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价值追求。

礼赞丰收

“仓盈庚亿,年岁有息。赤水含章,红粱献瑞。谨以丰年,钟鼓笙箫,敬启归仓。”8月4日,丰收的乐章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有机高粱基地里奏响。

归仓仪式上,茅台工匠和粮农代表手持柏枝绕仓缓行,完成“澄境驱秽”的熏仓传统;三位粮农代表以茅台酒敬天,感念“天赐玉露润粱魂”;茅台科研员陈玉彬等三人奉上红高粱汤圆祭地,致敬“地孕佳禾藏岁月”;彭朝及三位粮农代表将饱满的高粱穗插入祭坛瓮罐,完成“薪火相传,泽被千秋”的先贤礼敬。

随后,在《茅台红缨子高粱赋》的吟诵中,三位粮农代表分别将装有高粱的升斗沿步梯行至仓顶,将高粱倒入仓中,让“春种一粒,秋收万实”更加具象化,随着仓盖盖上,归仓仪式礼成。

对农民来说,没有什么喜悦能够与丰收比肩。这是大地与人类的约定,是一个生生不息民族的盛大庆典,也是独属于千万农民的闪耀勋章。

当晚,徐付生、冯弟进、母应国、王宗龙等16人获颁2025年度“匠心粱农”荣誉,王满获颁2025年度“红缨之星”荣誉,以表彰他们在红缨子高粱种植及乡村振兴上做出的贡献。

四时俱可喜,最好丰收时。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如同千百年来的薪火相传,归仓仪式升华为了展现仁怀特色农业和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既是对粮农辛勤耕耘的敬意,也是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

“质”胜法宝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茅台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和压舱石。晚会上,“红缨子519”第七代新品种正式发布。

据茅台集团首席育种专家涂佑能介绍道,相较于红缨子“1019”第一代高粱种、红缨子“1619”第五代高粱种,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实现了三大革命性突破——生育期大幅缩短至118天;高显著降低至210.10厘米;更矮壮,更抗倒伏,能完美适配机械化收割。亩产在优化结构的同时,逆势提升至367.55公斤,支链淀粉含量达到99.00%,单宁含量降至1.37%。

如今,这粒红缨子,酿出茅台万千风味,更酿就了万家幸福,已成为串联起茅台质量根基与乡村致富之路的纽带。

截至目前,红缨子系列高粱品种已经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累计推广种植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以上。

此外,茅台在高粱种子、有机肥等物资及生物制剂、绿肥种子、农业政策性保险等资金方面予以粮农扶持,累计投入已超18亿元。农户收购保护价从2002年的2元/公斤提高到如今远超市场价的11.2元/公斤,每年带动20余万农户增收致富。

订单种植打消销售顾虑,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降低成本,定价收购确保收入,农业政策性保险兜底自然灾害损失。中国农科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农经所研究员王秀东评价,茅台“三免一保”契约将乡村全面振兴要求转化为企业责任,既筑牢原料根基,更打造了“特色产业反哺农村”的可复制样本。

生生不息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当天,茅台以现场体验、互动表演、艺术打卡与展览展示等形式打造了“红缨市集”,呈现了一粒红缨子高粱生长的故事与茅台的深厚渊源,让现场嘉宾和游客在烟火气中真切感受黔北丰收的喜悦。

“耕·赞丰歌”展区带来农耕技艺与书法文化的跨界融合,田间live演出尽显丰收喜悦;“红·脉溯源”展区通过生长图谱与实景模型,呈现高粱从育种到收获的生命历程,辅以高粱美食集与丰收舞,营造鲜活丰收氛围;“匠·承玖章”展区聚焦茅台精神与社会责任,嘉宾可参与知识问答互动,感受“玖章”文化内涵;“共·合时蕴”则汇聚茅台旗下子公司品牌展示与非遗技艺,让游客在趣味中了解茅台的时代传承。

从一粒高粱的生命成长轨迹,到一杯美酒的时代印记,除了助农致富、文化传承之外,茅台的责任与担当还体现在持续助力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公益助学等方方面面。

“一颗小小的红缨子高粱种子,在100万亩有机土地上,向下深深扎根土层,向上结出穗穗红粮,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让故乡成为留得住人的‘乡愁之地’。”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说。

高颗大穗有光华,万垄参差斗晚霞。茅台以红缨子高粱为纽带,将土地的馈赠转化为文化的传承、生态的守护与匠心的延续,奏出天地人和的永恒乐章,在赤水河畔久久回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