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作品创作纪实

娱乐 (6) 2025-07-10 17:21:11
原标题:数说展览 印见荣光——“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作品创作纪实

2025年6月30日,“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开幕。展览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以“中国印”和篆刻艺术为载体,通过展出的全国职工篆刻作品,让我们重温中国工会百年奋斗历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次展览的作品筹备经历令人难忘,回味无穷。我们整理了一组数据,“数”说展览筹备和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匠心与成果。

一、9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2024年4月2日,全国总工会首次面向全国职工群众征集作品,随着展览组委会第一次工作会召开,各项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直至6月30日展览开幕,历时90天。组委会共召开4次工作会议,12次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展览活动方案、确定作品词条内容、征集作品创作、协调专家评审、策划展陈设计、编辑出版《作品集》、组织展览活动和宣传推广等。时间紧迫、工作繁重,在组委会的有力指导和精心组织下,参加筹备工作的同志们学习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辱使命、不负重望,圆满完成了各项筹备任务,为庆祝全国总工会百年华诞奉献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为了办好这次首届全国职工篆刻展,保证作品品质,组委会专门编发了《作品创作指南》随征稿通知一并发送,引导职工篆刻爱好者围绕展览主题开展创作,帮助创作者了解词条背后的故事,领悟主题内涵,谋划艺术表达手法。倡导大众篆刻“印六言”新理念,即:“印言美、印言情、印言志、印言趣、印言史、印言事”;应用“印六化”新方法,即“印章创作主题化、印章设计数字化、印章材料多元化、印章制作智能化、印章推广网络化、印章应用生活化”;探索“印六进”新路径,即:“印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进国际”。

经过3个多月的拼博和努力,顺利完成了入展作品创作、征集、汇总、拍摄、评审,由工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集》,并在展览开幕式上实现新书首发。

二、500多枚作品精彩呈现

今年年初,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和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组织工运史专家对印章词条内容进行研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最终确定了324个词条内容提供给职工篆刻爱好者开展创作,其中:领航25个、主题印1个、大事记198个、劳模100个。截至4月20日,共收到投稿作品创意设计图1285件。经过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中国职工文体协会大众篆刻分会、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中国职工美术家协会等单位的10多位专家组成评审组严格评审,最终确定354件作品通过评审,及时反馈创作者制作实物印章。

这组印章由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印吧”的7位职工篆刻爱好者设计制作,采用10厘米x10厘米x20厘米的“中国红”的空心玻璃微珠材料为印材,厚重大气,为展览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北京科艺融合公司青年团队为本次展览创作了主题印章,印面为本次展览主题“印见荣光”,印章造型选用大家熟知的全国总工会大楼,采用了3D建模方式制作印章,他们还巧妙地利用大楼中间方形玻璃幕墙部分,安装内置全息棱镜,循环播放本次展览的数字立体孪生印章作品,让摆在柜子内里的篆刻作品“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生动演绎了“艺术+技术”的独特魅力。

展览中引人注目的亮点是百年百位劳动模范组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西泠印社江吟先生等专家学者为这次特殊的艺术创作给予了有力指导和热情帮助,江吟先生协调组织了50多位西泠印社篆刻家创作印稿,范迪安先生指导上海刘双工作室20多位青年画家为劳动模范创作肖像;北京印联网公司专门制作8厘米x8厘米x16厘米空心玻璃微珠印材,采用彩色喷绘技术、机器雕刻方式将印稿和肖像喷绘在印章上,生动再现劳模风采,这种史无前例的“篆刻+美术+科技”跨界艺术创作方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和赞誉。

6月6日,展览组委会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确定500枚作品入书参展。

三、数以百计的单位和爱好者积极参与

首届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得到了全国总工会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全国产业工会、各省市自治区总工会的积极响应,得到了全国有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有关大中小学师生和广大职工篆刻爱好者的支持参与。据统计,全国共有800多家单位报送了作品设计方案,147家单位的525位职工篆刻爱好者入展,刷新了历届大众篆刻作品展的新纪录。其中:基层工会组织5家、文博单位16家、央企23家、国企17家、民企13家、大学33家、高等职业学校30家、中小学幼儿园10家。令人欣慰的是,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高达70%,充分展示了大众篆刻的广泛性、群众性和勃勃生机。

在这些单位和职工爱好者中,既有历年来积极参与大众篆刻活动的骨干单位,如:国家电网工会入展34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展12件、北京歌华文化中心入展11件、中国建材集团入展10件、于小菓点心模具博物馆入展10件、北京工美集团入展8件等;还涌现出一大批新兴力量,如:教育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动员了全国6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参与这次活动,其中19所学校报送的30件作品入展,在创新印章造型方面,展现了学校师生的无限创意活力;展览还吸引了中建集团(入展7件)、中国中铁建集团(入展6件)、中铁工集团(入展4件)、中电科集团(入展4件)、新兴际华集团(入展3件)、国机集团(入展3件)等一大批央企积极参与,为今后进一步推动中国印文化和篆刻艺术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和进国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本次展览也得到了篆刻家和专业篆刻工作者的支持和参与,积极尝试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北京中州启源公司邀请苏士澍、骆芃芃、王兴家、赵宏等20多位篆刻家为作品设计印稿,釆用易水砚、松花砚的边角余料为印材,使用机器雕刻制作印章参展。西泠印社文创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6枚印章入展。

四、多种新材料和新工艺大显身手

许多观众参观后告诉我们,这次展览既是对百年工会史的深情回顾,还是一场生动有趣的“文普+科普”教育活动。印材除传统印石外,各种科技新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空心玻璃微珠、特种陶瓷、树脂、光敏材料、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微孔准直玻璃、复合金属等15种新材料制作的印章亮相在展厅里,蔚为壮观。特别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领衔研发的新材料“空心玻璃微珠”,我们昵称它为“工业面粉”,具有轻、强、稳的特点,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无论是深海探测器还是航天航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今,已成为大众篆刻爱好者常用的印材,受到职工群众的喜爱。

展览中呈现的制印方法大放异彩,除传统手工刀刻外,广泛运用了3D打印、激光雕刻、3D雕刻、数控雕刻、彩色喷绘、光敏制印等7种新技术、新工艺。例如:展览主题印章创作首次采用全息棱镜技术,在一枚印章中以数字化方式瞬时呈现60多枚展览作品,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生动演绎了文化科技相互赋能的跨界创新实践,不仅大大拓展了篆刻艺术的表达维度,完美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使印章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五、三大艺术价值的新突破

这次展览在艺术价值提升方面取得了三个新的突破:一是实现篆刻艺术发展理念的新突破,大众篆刻倡导“印六言”“印六化”“印六进”“印六新”,让篆刻艺术走出小众的文人雅玩“象牙塔”,走向大众,服务大众,成为蔚为壮观的大众艺术。通过大众性文化传播,扩大篆刻艺术发展的“金字塔”塔基,底座越大,塔尖越高;二是实现了篆刻材料和方法的新突破,每个时代都应有代表这个时代的艺术,篆刻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在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信息时代如何获得新的发展,这次展览做出明确的回答,90%的入展作品使用电脑设计、新型材料、新技术制作;46%作品采用新造型,打破了传统篆刻展览单调的“印屏+印石”模式,让篆刻展更加活力十足、丰富多彩,为文创衍生品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三是实现了篆刻艺术表达形式的新突破,“小印章”承载“大题材”,通过印章讲述的百年工会奋斗故事,使“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篆刻神韵,与职工群众创造的“工匠精神”完美契合。

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印见荣光——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这场艺术盛宴,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镌刻着属于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一枚枚精美别致的印章,生动诠释和大力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展现了亿万职工建功立业、创新创造、追求美好的精神风貌。

( 作者系“印见荣光”展览组委会作品组副组长、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