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雷达财经出品文|孟帅 编|深海
头顶天才少年、清华学霸、硅谷精英等诸多光环的赵立新,如今遭遇财富“滑铁卢”。
在最新出炉的《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中,身为创始人的赵立新以141.1亿元身家再度登榜,但相较去年其财富缩水了74亿元,而较2022年的高点更是大幅缩水175.7亿元之多。
回望过去,这位生于湖南、学于清华、立业上海的半导体大佬,从上海浦东的一座简易工棚起步,一步步将格科微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供应商。
赵立新财富缩水的背后,是格科微近来欠佳的业绩表现。2021年公司上市时,营收创下新高,然而随后两年连续下滑,去年虽有所回升,却仍未恢复至此前的水平;其归母净利润则呈现出先降后升、再由盈转亏的波动态势。在此期间,公司的存货、应收账款、短期借款整体均呈上升态势。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又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一年缩水74亿,赵立新遭遇财富“滑铁卢”
不久前,备受外界关注的《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重磅揭晓。在今年的榜单中,身为格科微领航人的赵立新凭借141.1亿元的身家再度上榜,位列总榜第242名。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相较于许多连续十多年登榜的商界大佬,赵立新登榜的时间并不算长。自2022年起,今年已是他连续第4年登上该榜单。
然而,赵立新近年在该榜单上的财富变化,却犹如坐上了惊险刺激的过山车,呈现出大幅起落的态势。2022年,他初次登榜便创下了个人财富的最高纪录——316.8亿元;但仅仅一年后,其财富便骤降至184.2亿元;去年,其财富有所回升,重新上涨至215.1亿元。
但与去年相比,仅仅一年时间,赵立新今年的财富又缩水了74亿元。而相较于2022年316.8亿元的高光时刻,他的财富更是大幅缩水了175.7亿元。
在众多将公司总部设立于上海的商界大佬中,赵立新的财富排名也相对靠后。例如,拼多多的黄峥、的其实/陆丽丽、翰森制药的钟慧娟/孙远、东方希望集团的刘永行、米哈游的蔡浩宇等富豪,财富均遥遥领先于赵立新。
作为格科微的创始人,赵立新的财富密码就隐藏在其一手创办的公司之中。据格科微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的控股股东为Uni-sky Holding Limited,实际控制人则是赵立新、曹维。
据格科微2023年10月发布的《关于董事会换届选举的公告》显示,赵立新、曹维系夫妻关系。另据iFind显示,截至去年末,赵立新、曹维于格科微的控股比例分别为40.53%、1.52%。
目前,赵立新在格科微担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职务,同时他还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而曹维则在公司担任董事、副总裁职务。去年,赵立新、曹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180万元、95万元。
事实上,赵立新财富大幅缩水,与格科微近几年在资本市场遭受“冷遇”密切相关。截至7月10日收盘,格科微股价报15.89元/股,相较于此前40.83元/股(前复权)的高点,跌幅已超六成。
目前,格科微的最新市值为413.23亿元。若按照40.53%的持股比例计算,赵立新本人所持格科微股份对应的最新市值约为167.5亿元。
靠着手中所持有的股份,赵立新不仅坐拥超百亿的巨额财富,还能通过分红收获可观收益。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自2021年上市以来,格科微已实施3次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数额高达1.52亿元,分红率为8.09%。
从清华“明星班”走出的半导体大佬
身为格科微掌舵者的赵立新,出生于1966年。自童年起,他便是邻里间口口相传的“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他,在多个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竞赛舞台上屡获佳绩。回忆起往昔岁月,赵立新感慨道,“小时候代表南县一中出去参加竞赛,我总能吃到老师奖励的炸泥鳅。”
中学时代,凭借着一款自制的离子移动演示器,赵立新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一等奖的殊荣。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创新能力的肯定,更成为他叩开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大门的金钥匙。
而赵立新所在的EE85班可谓是清华的“明星班”,撑起了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半壁江山。他的不少同窗,如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创始人朱一明、电子联合创始人冯晨晖等,如今都是国内半导体领域举足轻重的大佬。
本科毕业后,赵立新留校担任助理研究员。之后,他又选择在清华微电子研究所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在母校深造完成后,赵立新踏上了国际舞台,先后在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历练成长。
他先是加入新加坡特许半导体,从事了3年半导体制造(蚀刻工艺)工作;随后转身加入美国芯片设计公司ESS Technology,做了3年CIS设计;之后又进入美国ADI及UT斯达康在美国的研发中心,从事了2年的芯片设计工作。
2003年,在国外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行业经验的赵立新,以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传感器领域的广阔前景与无限潜力。怀揣着满腔热血与报国之志,他凭借着老同学投资的200万美元启动资金,带着高端图像传感器领域的设计专利,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国创业的征程。
天眼查显示,2003年12月,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了方便对接芯片制造商,赵立新选择将公司直接设在上海浦东张江厂区内的一座简易工棚。
然而,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彼时,赵立新所面临的是国际巨头林立、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内产业尚不健全、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的困境。在重重困难面前,他审时度势,决定先从低端的CMOS图像传感器入手,逐步积累经验、提升实力。
尽管创业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但赵立新始终保持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早上见客户,晚上带徒弟,周末及节假日自己做设计,几乎成了他的日常。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格科微从这间小小的简易工棚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逐渐发展壮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格科微第一款、也是国产首款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成功量产。之后的几年里,赵立新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相继打造出国内第一颗基于BSI工艺的5M像素CMOS图像传感芯片、全球首款单芯片0.7微米32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芯片……
2014年,格科微的年总出货量首次突破10亿颗大关,这一数字的背后,是赵立新和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而在全身心投入科研创新、推动公司发展的同时,赵立新还积极寻求将公司送至资本市场的机会。
2021年8月,格科微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科创板的首个海外红筹民营企业。伴随着公司上市的脚步,学霸出身的赵立新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各大富豪榜上的常客。
在赵立新的卓越领导下,如今的格科微已成长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目前,公司在上海设有总部基地,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9个分支机构。
雷达财经了解到,目前,格科微的主营业务为CMOS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设计、制造、封测和销售,旗下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同时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穿戴设备、移动支付、汽车电子等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
业绩承压,一季度增收不增利
赵立新财富大幅缩水的背后,格科微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并不是十分尽如人意。
时间回拨至2021年,格科微在上市当年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公司全年斩获70.01亿元的营收,一举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
然而,好景不长,随后到来的2022年和2023年,格科微的营收连续两年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5.1%、20.97%,跌至46.97亿元。
去年,得益于消费市场的复苏以及公司高像素芯片产品出货量的显著提升,格科微的营收重新步入增长轨道,同比增长35.9%,达到63.83亿元,但仍未恢复到2020年、2021年的水平。
从细分业务来看,手机CIS业务增长最为突出,增幅达60.44%,主要由高像素产品贡献;非手机CIS业务增长17.82%;显示驱动芯片业务增长9.47%。
与营收走势相似,格科微的归母净利润在上市当年达到12.58亿元的巅峰后,便在2022年急转直下,同比大幅减少65.13%降至4.39亿元。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持续下跌至0.48亿元,跌幅更是扩大到89.01%。
去年,随着销售收入及毛利的增加,公司的归母净利润有所回暖,同比增长287.2%,达到1.87亿元。不过,公司去年主营业务的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6.71个百分点,降至22.79%。
其中,CMOS图像传感器—手机、显示驱动芯片两大板块的毛利率同比分别减少10.4个百分点、6.37个百分点,CMOS图像传感器—非手机板块的毛利率微增0.33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至2024年期间,格科微的存货、应收账款、短期借款基本都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其中,存货从34.84亿元攀升至59.5亿元,应收账款从3.17亿元增长至4.23亿元,短期借款从32.53亿元增加至53.64亿元。
进入2025年,格科微又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实现18.21%的增长,达到15.24亿元,但同期公司的归母净利润指标却急剧恶化,录得0.52亿元的亏损,直接由盈转亏。
对此,格科微解释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公司感知高端产品的需求较为旺盛,加大对更高像素,例如1亿像素产品的研发投入,导致研发费用有所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售价降低导致部分低端产品毛利率降低。
在业绩说明会上,格科微对2025年下半年的毛利率表现进行了展望。公司表示,目前来看,公司单芯片架构产品在多个品牌快速导入,下半年随着5000万像素产品的大量出货,预计毛利率会有一定回升。
此外,格科微还透露,公司对高像素单芯片技术成为手机CIS主流技术充满信心,预计高像素产品2025年将在多个品牌实现规模量产。非手机产品线将持续推进400万像素及以上产品的量产,以及在AI眼镜和车规级领域加大投入。公司将继续通过设计与工艺一体化的研发,巩固特色工艺竞争优势,推动各产品线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
从清华“明星班”EE85班走出的赵立新,接下来将如何带领格科微从业绩困境中实现突围?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转自:网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