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陈荣、谢祥娃夫妇最高拟减持近3亿元 祥鑫科技繁华表象下是隐忧

财经 (5) 2025-07-09 21:03:49

来源:@全景网微博

2025年7月5日,曾被市场冠以“新能源结构件黑马”的公告表示,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荣、谢祥娃夫妇拟在7月28日至10月27日期间最高减持7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其中1/3通过集中竞价、2/3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进行减持,按目前公司股价估算套现最高逼近3亿元体量。

祥鑫科技业绩增长全面失速的当下,实控人大手笔减持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议论。

01

业绩全面失速

祥鑫科技成立于2004年,前身为东莞市祥鑫五金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打印机、复印机等五金件加工业务;2008年正式进军汽车冲压模具及金属结构件领域,201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为“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上市,2018年起布局新能源汽车、储能及光伏结构件业务,2021年设立墨西哥子公司,开启全球化产能布局;近年来公司持续加码新兴领域,2025年与广东省科学院共建“人形关键零部件联合创新中心”,押注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业务。

目前公司以模具及金属结构件能力为基础,覆盖模具生态圈、汽车部件系统、3C产业三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汽车五金模具、车身部件、动力电池箱体、热管理系统、座椅舒适系统、光储充产品、通信设备结构件、压铸类产品等,能够为汽车、光伏储能、通信设备等行业的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近年来,祥鑫科技营收增速持续下滑,归母净利润更是开启下跌模式。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规模67.44亿元,同比增速仅剩18.25%,相较2022、2023年80.93%、32.96%有大幅下滑,且呈现持续缩减态势。与此同时,公司2024年整体毛利率同比下跌3.79个百分点至14.12%,相较2020年的21.4%已有大幅下滑,其中影响最大因素是营收占比近六成的新能源汽车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产品,其毛利率同比大幅下滑6个百分点至13.21%。

要知道的是公司模具、冲压件均有竞争的主要对手,其2024年毛利率为15.14%,相较2023年基本持平,并且相较2020年的11.7%还有明显增长。

此背景下,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1.63%至3.59亿元,归母净利率由2023年的7.13%降至2024年的5.33%。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速仅剩4.13%,归母净利润同比跌速进一步扩大至-29.15%,归母净利率降至5.25%。

02

未来难言乐观

首先就大环境而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与消费市场的景气程度密切相关,下游整车、光储、通信设备等市场需求量与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数控钣金件等需求正相关,目前环境并不是很乐观。

与此同时在竞争方面,祥鑫科技核心产品为冲压模具及金属结构件,技术门槛低且同质化严重,竞争对手如无锡威唐、均具备更强技术溢价能力,其中新能源车业务更是依赖广汽、等少数客户,议价权缺失导致毛利率不断承压。

公司结构件业务竞争格局也相对分散,下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公司所在行业的扩张和整合,行业内优秀的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技术不断进步,导致行业竞争有所加强。而且产业集群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一步向中国转移,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公司所在行业,使竞争进一步加剧。

而在出海方面,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风险正对公司海外业务形成威胁。同时公司布局的泰国、墨西哥工厂,其中前者瞄准的是东南亚市场,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尚未成熟,产能利用率仍然存疑;而后者2024年贡献净亏损426万元,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墨西哥工厂人工成本较东莞高出不少,且北美客户要求较高的“本土化率”,原材料采购成本也随之暴增,究竟是“出海红利”还是“亏损黑洞”,只能时间给出答案。

新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方面,公司推出冷媒直冷技术,如果不能如期获得市场认可,将会对公司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虽然人形机器人是公司未来重要的战略布局方向之一,但公司2025年才成立机器人子公司,核心团队来自外部招聘,无自主知识产权披露,也无客户验证和规模效应可言,未来不确定性过大。

就目前而言,祥鑫科技在传统业务增长见顶、新业务青黄不接的困局中,试图用机器人概念重塑估值,但低毛利率、弱研发的底色未变,此刻实控人的减持更是暴露其长期隐忧。当行业风口退去,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或许终将在红海中裸泳。

THE END